2023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中考语文冲刺试题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2.全卷阅读量约7100字,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卷满分为 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根据课文默写。(8分)

① ▲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 ▲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 ▲ 。 (崔颢《黄鹤楼》)

⑤诸葛亮《出师表》中说理与陈情得以完美地结合,在陈情部分表现他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 。”

⑥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中的“ ▲ ”写出了秋天明净的景致,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6分)

初秋的天,薄凉。雨飘得细细密密。砖缝里的小黄花,在雨里sè( ▲ )缩着。童梦弟却穿着一条超短裙,luǒ( ▲ )露着修长的双腿。她跟着房主,一路走,一路笑,浑身洋溢着欢喜。那份欢喜,如同云罅中的光亮,晶莹剔透。让人的心,忍不住 ▲ 。

(选自《微笑着的仙人球》(丁立梅)有删改)

①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sè缩( ▲ ) luǒ( ▲ ) 晶莹剔透( ▲ )

②下列词语填入文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亮堂 B.高兴 C.雀跃 D.感动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 )

①归结起来,有两种态度是正好相反的。

②前者是错误的,注定会失败;后者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

③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态度。

④一种是积极疏导使之顺利发展。

⑤一种是堵塞事物运动发展的道路。

A.③⑤④①② B.③①⑤④② C.①⑤④②③ D.①②⑤④③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的发展到唐朝到达巅峰,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诗人,如“初唐四杰”,合称“李杜”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合称“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

B.“晚生”是古代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谦称自己,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马生”即是马君则在宋濂面前谦称自己。

C.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D.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临川先生文集》是以籍贯命名的。

5.综合性活动。(7分)

即将毕业,班级以“怀念我们的青葱岁月”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任务。(7分)

①【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重组备选资料形成对联,并在方格中工整地抄写。(2分)

备选资料:看 金榜题名 今朝 忆 寒窗苦读 往昔

上联:

下联:

②【口语交际】为了留下初中生活珍贵的回忆,班级制作了一本毕业纪念册。班长让你邀请班主任徐老师为纪念册题词,你会怎么对徐老师说呢?50字以内。(2分)

③【撰写赠言】有一个互赠礼品的活动,好友小澄的偶像是苏轼,你给他准备的礼物是《苏东坡传》,如果在这本书的扉页上写一段赠言,你打算写点什么内容?50字以内。(3分)

二、阅读理解(63分)

(一)(13分)

6.请你结合初中三年必读名著的阅读,完成下面的任务。

①(4分)某班级举行“名著中的父亲”读书交流会,小澄交流的题目是《好父亲与坏父亲》,小澄认为,《五猖会》中“我”的父亲与《骆驼祥子》中虎妞的父亲,都是“坏”父亲,但他们的“坏”是不一样的:

②(3分)徐老师说,《五猖会》中“我”的父亲,其实不能算是“坏”父亲,他只是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相处,不知道怎么表达对儿子的爱,如果换做傅雷,他可能会跟孩子讲道理。你能用傅雷的口吻,对急着去看戏又没背书的孩子说两句话吗?

③(3分)不等他们说完,小苏插嘴道:“我发现一个很好玩的事,《水浒》中的英雄好汉,好像没有一个是父亲的身份……”同学们一听,都来了兴致,纷纷议论起来。对这个话题,你怎么看?请简要说说。(50字以内)

④(3分)等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完,徐老师跟大家开玩笑说:如果让你穿越到水泊梁山,你最想做哪个英雄的儿子/女儿?说说理由。

(二)(15分)

庆历初,元昊围麟州二十七日。知州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王吉应募。知州问:“须几人从行?”吉曰:“今虏骑百重,无所用众。”请秃发,衣胡服,挟弓矢,赍粮饷,为胡人。夜缒①而出,遇虏问,则为胡语答之。两昼夜,然后出虏寨之外,走诣府州告急。府州遣将兵救之,吉复间道入城,城中皆呼万岁。

吉尝从都监王凯及中贵人②将兵数千人,猝遇虏数万骑。中贵人惶恐,以手帛自经③,吉曰:“官何患不死?何不且令王吉与虏战?若吉不胜,死未晚也。”因使其左右数人守中贵人,曰:“贵人有不虞,当尽斩若属。”因将所部先登,射杀虏大将,虏众大奔,众军乘之,虏坠崖死者万余人。

吉每与虏战,所发不过一矢,即舍弓肉袒而入,手杀数人,然后反,曰:“及其张弓挟矢之时,直往抱之,使彼仓卒无以拒吾,而成擒矣。吾前后数入其阵,未尝发两矢也。”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①缒:用绳子拴着往下送。 ②中贵人: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 ③经:上吊。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请秃发,衣胡服 衣:穿 B.为胡人 为:装作

C.因将所部先登 将:将军 D.然后反 反:通“返”,返回

8.下列句中的“以”与“以手帛自经”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使彼仓卒无以拒吾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扶苏以数谏故 D.祭以尉首

9.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走诣府州告急。(3分)

译: ▲

②贵人有不虞,当尽斩若属。(3分)

译: ▲

10.打仗仅凭勇气是不够的,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王吉的“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王吉之“智”。(3分)

答: ▲

(三)(8分)

重阳①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②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③如梦中。

【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监狱囚禁期间所作。 ②黄花:指菊花,即黄菊、秋菊。

③龙山:隐喻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发源地,也有称为“方山”的。

11.阅读上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①划线句中点明时令是“秋”,你还在诗中 ▲ 、 ▲ 等处读到了“秋”。(4分)

②该诗与《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均描绘了浓重的“秋景”,但用意不同,请结合诗句试作分析。(4分)

答: ▲

(四)(7分)

原来,我们的核酸检测报告是这样来的

疫情之下,一份“48小时核酸报告”已经成为了人们出差、访友、就医等日常出行的“通行证”。对于市民来说,“核酸检测”就是登记采样、接收报告。但其实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是集合了大量精细劳动的实验室检测过程。

那么一份高效、准确的核酸报告是怎样诞生的呢?

一、样本接收

包装严密的样本抵达实验室后经历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消毒,然后是双层密封包装拆袋,最后对标本进行整理编号并录入系统。接收程序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每天,上千样本逐一拆袋、编号、校对和扫描,而且速度要快,绝不能耽误后续样本提取和检测;同时,海量样本的信息录入要保证零失误。

二、 ▲

从样本中提取出核酸,需经历两个步骤。检验人员佩戴三层手套在生物安全柜内对整理好的标本进行纯手工加样操作。一个个样本历经“拧开盖——吸样——加样——拧上盖”的操作程序,几千份样本就是几千次的重复操作,检测人员的手部和肩背部肌肉始终保持高度紧张。这对手速、手力、眼力、脑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一个都不能错,一个也不能漏,还要避免交叉污染。

为了监测整个提取及检测过程,还需加入5个质控品,因此一批次96人份的核酸提取程序仅能提取91人份的样本。

随后,加好的样本被放入核酸提取仪,核酸提取正式开始。

三、核酸转移

核酸检测体系制备前需提前配好PCR试剂,这个步骤需完全零污染。配置好的试剂被全手工分装至96孔扩增板中,多少份样本就需配制多少份试剂,几千份试剂就是几千次的加样量。

提取完成后,检测人员将提取出来的核酸转移到提前配好的PCR试剂中,制成反应体系,传入扩增分析区进行PCR检测。由于移液量在微升级别,这一过程需严格精确操作,同时还必须“快、准、稳”。

四、核酸扩增

经过复杂的前期制备工作,91人份核酸检测体系才能在PCR仪上进行扩增检测。再历时约2小时的扩增检测,而且中间不能有停顿、不能有断电、不能有仪器故障,91人份核酸检测才能完成。如遇上述任何一种情况,这一批次的核酸样本则需要从核酸提取重新开始。批次上样的模式,不能中途停止,不能随到随做,扩增仪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核酸检测能力。

五、结果审核

扩增结束后,检测人员需要对扩增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扩增曲线分析、基线设置、查看原始数据和阴阳性质控结果等等。阴阳性质控全部在控、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确认无误后方可审核。

至此,一份合格的核酸检测报告才算完成。

12.核酸检测的第二个步骤应该是什么?请把小标题填写完整。(2分) ▲

13.核酸检测是“集合了大量精细劳动的实验室检测过程”,下列内容中最不能体现“精细”的一项是(3分)( ▲ )

A.包装严密的样本抵达实验室后经历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消毒,然后是双层密封包装拆袋,最后对标本进行整理编号并录入系统。

B.检验人员佩戴三层手套在生物安全柜内对整理好的标本进行纯手工加样操作。

C.为了监测整个提取及检测过程,还需加入5个质控品,因此一批次96人份的核酸提取程序仅能提取91人份的样本。

D.再历时约2小时的扩增检测,而且中间不能有停顿、不能有断电、不能有仪器故障,91人份核酸检测才能完成。

14.上海疫情严重,江阴驰援上海,要跟病毒“赛跑”,尽快出全员核酸检测报告,你觉得可以在哪些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2分)

(五)(5分)

做大学问真学问

王子墨

①知识分子要具备恢宏格局与长远志向,在旧学与新知中寻找答案,做大学问、真学问,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②司马迁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被捕入狱,惨遭宫刑。出狱后发愤著书,终成《史记》。支撑他矢志不渝的动力,便是其“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长远志向。把司马迁的志向转译一下,亦即是做大学问、真学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成了无数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期许与自勉。

③ ▲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历史的评价标准却贯穿古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要秉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学术风骨。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这是对中国传承数千年之久学术传统的再一次重申,为广大知识分子指明了立志求学的方向。

④知识分子,当有所“求”。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学术探索,也当紧贴于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中寻求学术研究的立足点。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学术成果,必须从实践中来,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知识分子,也必须对国情有深邃细密的考量,对历史有拨云见日的洞察,对专业有韦编三绝的钻研,才能拿出与实践相吻合、切中时代脉搏的学术成果,才能成就学问的大与真。

⑤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术界存在不少乱象,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正如有人所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清除乱象,需要知识分子以学者风骨自我勉励,在如乱花过眼的种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校准人生价值的度量衡,把对物质享受的关注,转移到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知识分子专注于学术正道的上下求索,而非在利禄之途上奔竞游走,是做出真正的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学术历经千载而斯文不坠的关键所在。

⑥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争当时代弄潮儿。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5.仿照第④节和第⑤节的开头,为第③节开头添加一句话,使这三节文字,结构完整,文脉贯穿。(2分)

答: ▲

16.请简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

答: ▲

(六)(15分)

蒯金匠

杨海林

①清康熙年间,县令董其在关帝庙内建演戏楼,特书“摹古绘今”四字,命砖雕艺人季洪阴刻入砖,填以花青。

②为表对关帝虔诚,董其有将此四字贴金的想法。能做成事儿,但费用不从财政上支出,这才是做官儿的能耐。董其脑筋一转,主意就来了:他腾出戏楼临街的一间作为门面,想租的人,不但要付租金,还得先把那四个字贴上金。

③安东城不乏殷实的生意人,要贴金,肯定是有人花得起的。主要是大家把董其的意图想复杂了:堂堂一个大老爷,恐怕不是让你多花几两银子吧?

④蒯金匠本来是个在街头支摊的主儿,现在听人这么一说,他的心痒痒了。他来找董其。“老蒯,本来我想把这个事弄得好玩一点儿,你来了,那就不好玩了。那么大的几个字,要全贴上金。至少得一二两金子吧?你砸锅卖铁,能凑得齐?”蒯金匠就自我解嘲地笑:“我就一个混日月的手艺人,身上有个一两钱金,足够用了。”“那你怎么贴?”“贴字的金不都是箔吗?箔不都是金碾的吗?”县太爷的一口热茶差点喷出来:好好好,老蒯有本事,一两钱金子,你能碾多大?耳屎大的一点全,老蒯拿个锤子不紧不慢地碾了一上午,呀,竞成了大匾大的三片。手艺了得!

⑤在关帝庙前讨得一个门面。生意自然是好得不得了。

⑥虽然打箔的手艺好。但老蒯几乎不给人打箔。一般他只接化金的生意:客人拿来一副耳环,嫌不好看,要化了,重新打一枚戒指——这个活,老蒯接。接到这种活。老蒯会把客人的耳环放到一块操作板上,躬身先到关帝庙烧一炷香。操作板是硬木的,可能是为了好玩。老蒯在中间嵌了耳屎大的一坨金。黄亮亮的。晃眼。客人就在心里“嘁”一声,这个老蒯,攒了一辈子就攒这么一点家当。但这个念头客人仅仅是一闪。他就看到老蒯拿出一支喷枪。喷枪里喷出一根火线,瞬间就能将操作板上的金熔化掉。操作板是木头的,不会被烧煳?往往客人这样想的时候,他要的戒指已经出现在老蒯的手上了。老蒯称了重,客人伸过头一瞧,跟在家里秤的一模一样。客人竖起大拇指:老蒯这人,做生意地道。

⑦实际上呢。老蒯的手法快得连他自己都不相信:在化金的过程中(当然是在客人的眼皮下,他先是熔了客人的真金。再熔了自己嵌在操作板上的假金,又让金汁局部冷却。留下耳屎大的一坨重新凝固到案板上。不知不觉,便偷梁换柱了。

⑧安东府衙离关帝庙不远,所以县太爷的生意老蒯也做得到:县太爷喜欢金。巴结他的人自然会以金相送。县太爷一面和送礼的人攀谈,一面命娘子匆匆忙忙地跑了来,请老蒯化金。化掉以后做什么呢?还是做原来的东西。还做原来的东西?逗我呢吧?有时候老蒯会自己将重做成的金子送到县衙。“好东西呀!”县太爷把热乎乎的金器拿在手里抚摸“我的喜欢和你们不一样。我就喜欢金器刚从操作台上拿下来时的那股热乎劲。”一会儿,金器冷了。县太爷刚才的热乎劲也没了——他退还了金器。咋还有这样的怪癖?送礼的客人大惑不解。这样的怪癖,有意思。老蒯笑了笑。

⑨董其做了三年安东知县。老蒯靠金匠的手艺攒了不少钱,买了房,娶了妻,算上是小康之家了。即将离任的时候。董其来到了老蒯的作坊:“这几年你没少赚吧——我的东西呢?”老蒯弯腰先啐了一口痰,这才朝董其拱拱手:“您的东西一点不少,都攒着呢。”看到那一枚枚耳屎大的碎金。董其眯起眼睛拿在手里抚摸:“好东西呀,只可惜还是太少。再做几年知县就好了。”“大人您想要多少?”“至少三十两吧。安东地势低洼。而老城墙多处倾颓,春夏屡遭古淮河水患——三十两。该能修好了吧。”

⑩想起水漫安东时董其带人戽水的好笑场面。总是咳嗽的老蒯忍住了快到嘴边的一口痰:“放心吧,不够的部分我来出。”“你?”董其睁大了眼睛,“那么大的事,你老蒯掺和就不好玩了——三十两黄金,把你老蒯当个猪卖了也远远不够呀。”“嘁——”老蒯晃了晃手中的锤,“我会碾金。一碾,金就多了——不仅仅是面积变多,重量也会变多。”

(选自《小说月刊》)

17.概括小说中跟“蒯金匠”“县令”相关的故事情节。(4分)

(1)跟“蒯金匠”有关的故事情节,请这样概括:

①蒯金匠 ▲ ——②蒯金匠开店常常偷梁换柱——③蒯金匠 ▲

(2)如果是跟“县令”相关的故事情节,那就这样概括:

①县令招租戏楼门面——②县令 ▲ ——③县令向金匠索要黄金——④县令 ▲

1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中画线句子详细介绍了蒯金匠熔金过程,体现了蒯金匠技法之娴熟、手段之老道,充分说明了蒯金匠竟然在客人的眼皮底下以假乱真行为的贪婪和卑劣。

B.小说淡化了矛盾冲突。以散文特写式的笔触描绘了县令与蒯金匠、蒯金匠与客户交谈的一些场景。表面上看起来很随意,实际上以小见大展示了主人公的形象。

C.小说中县令说,“你来了,那就不好玩了”及“那么大的事。你老蒯掺和就不好玩了”。语言诙谐。强调了县令想通过巧妙手法获得金子,不想让老蒯掺和其中。

D.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匠心独运,先抑后扬。先叙述了县令索金和蒯金匠熔金过程中偷梁换柱等不良行为。结尾情节出人意料,赞美了二人美好形象。

19.小说的细节描写很耐人寻味,其中关于“吐痰”就写了两回:第⑨节写“老蒯弯腰先啐了一口痰”,第⑩节又写“总是咳嗽的老蒯忍住了快到嘴边的一口痰”,你能读到作者写“吐痰”的意图吗?(4分)

答: ▲

20.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蒯金匠,还是董县令?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 ▲

三、表达与交流(共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因为有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海伦·凯勒走出了黑暗;因为有紫藤萝的重新盛开,宗璞对生命中的不幸终于释怀,感悟到人生的美好与生命的永恒;因为有对国家民族的热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事、物、景激荡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安慰、启发、信心、勇气、力量……

请以“都是因为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更多阅读